-
也談“木桶理論”思解
- 來源:創粵本部
- 作者:王占山
- 字體:大 中 小
- 點擊:4162次
曾經在管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“木桶理論”,是指一個木桶能盛水的容量不是由這個木桶中最長的木板來決定,而是由這個木桶中最短的木板決定的,所以它又被稱為“短板效應”。剛接觸這一理論時,對此深以為然,然而經過多年的管理實踐,尤其是今年開展“管理提升”活動以來,筆者對這一理論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和認識,現將拙見與大家切磋和分享。
但從物理形態來說,一個木桶盛水,除了組成木桶的“木板”以外,還有兩個條件,一個是木桶的“底”,另一個是木桶的“箍”。試想,一個木桶都有很長的“木板”,但是桶“底”不實,桶“箍”不嚴,同樣盛不住水。只有把“板、底、箍”都充分考慮到了,“木桶理論”才是完整的。這一理論邏輯延伸到企業的管理上,同樣成立。
首先,優要素——把“板”做長。創粵可以把燃氣、頂管企業管理按照“要素”來分類。一類是“職能要素”,如:安全生產、工程建設、計劃經營、資產財務、監察審計等;一類是“人才要素”,包括知識、能力、意識、績效等;還有一類是“方法要素”,如標準化、信息化、創新等。所有這些共同組成了燃氣、頂管企業的“管理要素”,其中的每一個要素都可以理解為企業的“板”。提升每一塊“板”的長度,把每一個要素都做優,這樣的企業才能成為“一流”。集團公司提出的“對標桿、攻短板”,就是要求我們關注每一個管理要素中各種不適應、不符合企業生產經營和發展要求的問題,對照集團內、行業內最長的那塊“板”,分析短板的原因,找出問題的根癥,制定有效的措施,明確落實的責任,達到對標的效果。唯如此,企業的整體優勢才能得到充分體現。
其次,夯基礎——把“底”做實。萬丈高樓平地起,基礎是關鍵。基礎不牢,地動山搖。這些耳熟能詳的格言警句,充分說明了基礎管理的重要性。夯實基礎管理,除了制定科學、完善、有效的制度,一切按既定規程辦事以外,還有兩個重要的因素,即:強基層、重基本功。基層是企業創造價值和效益的最基本單元,基層企業的班組和崗位,是這些單元的細胞。強基層就是要讓每一個基本單元和細胞都健康、充滿活力、富有進取精神、奉獻精神和創新意識。重基本功,就是燃氣、頂管企業的每一個管理人員、專業技術人員和生產服務人員,只有持續地提升和增強履職管理能力、過硬的專業技術能力和扎實的生產服務技能,才能為燃氣、頂管企業和個人創造持續的價值和發展空間。
然后,強機制——把“箍”做嚴。一個木桶的“箍”對于防止水從“板”縫中流出來,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。“箍”的松和緊必須十分合適,恰到好處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。管理機制也是一樣,沒有最好,只有最合適。科學的管理機制對于整合和優化管理要素,使企業的管理秩序和管理效能達到最佳和最優,起著決定性作用。集團公司在管理提升活動中提出“強機制”的要求,不僅要解決管理中各種各樣的管理“縫隙”和管理“漏洞”,也要解決管理中各種權利交叉和職責不清的問題。試想,一個企業,如果員工都很優秀(“板”都很長),同時也都很要強,但是缺乏一個有效的人員配置機制,高效的協同機制和權責對等的制衡機制(“箍”不合適),那就好比“荷葉包釘子——個個都出頭”,這個企業一定會很糟糕。(廣東創粵公司 王占山/摘編)
- 發表評論
- 昵稱:
- 評論內容:
- 發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