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也談“鯰魚效應”對于我們的啟示
- 來源:公司本部
- 作者:王琳
- 字體:大 中 小
- 點擊:4899次
據說挪威人都特別愛吃沙丁魚,尤其是活鮮魚,因此市場上活沙丁魚的價格要比死魚高許多。所以漁民們總是千方百計想辦法讓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,可是經過種種努力,絕大部分沙丁魚仍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。但有一條漁船卻總能讓大部分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。原來船長在裝滿沙丁魚的魚槽里放進了一條鯰魚,因為鯰魚是食肉魚,放進魚槽后,鯰魚便四處游動尋找小魚吃。為躲避天敵的吞食,沙丁魚自然加速游動,這樣沙丁魚就不會因缺氧而窒息死亡,一條條沙丁魚就得以歡蹦亂跳地回到了漁港。
所以,這個故事很明顯的告訴我們:適當的競爭猶如催化劑,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潛力。當壓力存在時,為了更好地生存發展下去,人們必然會比其他人更用功,而越用功,跑得就越快,這在經濟學上被稱作“鯰魚效應”。(廣東創粵公司 王琳/文)
所以“鯰魚效應”可廣泛應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,尤其在企業內部人員管理中。無論是傳統型團隊還是自我管理型團隊,時間久了,企業內部相對穩定的人員構成容易讓部分員工產生倦怠感,缺乏活力,產生惰性。此時,如果企業能適時找些外來的“鯰魚”加入以制造一些緊張氛圍,就會促使原有的員工產生緊迫感而努力工作,以證明自己的能力。可見,適當的時候引入一條“鯰魚”,在很大程度上能刺激團隊戰斗力的重新爆發,給整個團隊帶來創新并實現多贏局面。(廣東創粵公司 王琳/文)
然而,“鯰魚效應”的運用是有前提的。如果鯰魚的數量不加以控制,全是鯰魚的話,在整個非開挖頂管團隊中就會出現“個個是條龍、整體是條蟲”的現象,形成“鯰魚副效應”。因此,“鯰魚效應”的合理運用要經過科學評估與運作,要將其放在整個人力資源開發中全盤考慮。從這個角度看,作為“漁夫”的燃氣非開挖頂管管理者,除控制鯰魚的有效數量外,更要針對不同“魚”因材施教。對于那些生性活躍、思維敏捷的“鯰魚”型員工,在給予他們廣泛發揮空間與施展平臺的同時,更要注重其良性溝通、影響力的塑造;對于那些生性安逸、因循守舊的“沙丁魚”型員工,要通過帶動、約束、教育驅使其運動,激發能量,同時加強他們與“鯰魚”型員工的合作,從而共建一種活躍、良好、具有凝聚力和建設性沖突的團隊氛圍。(廣東創粵公司 王琳/文)
在美國營銷的大師愛瑪?赫伊拉曾說:“不要賣牛排,要賣煎牛排的滋滋聲。”因為滋滋聲是一種刺激,同樣,“鯰魚效應”所達到的效果也是一種刺激。只要科學運用好“鯰魚效應”,就一定能有效激活員工的工作熱情,讓員工在刺激作用的驅動下,展現活力,更好地為企業發展服務。(廣東創粵公司 王琳/文)
- 發表評論
- 昵稱:
- 評論內容:
- 發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