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由“事倍功半”到“事半功倍”談起
- 來源:公司本部
- 作者:姜博雄
- 字體:大 中 小
- 點擊:4352次
文章標題:由“事倍功半”到“事半功倍”談起 供稿:燃氣、頂管、非開挖工程公司 作者:姜博雄
事半功倍,這個成語源自戰國時期。在當時的大思想家孟子一次和他的學生公孫丑談論統一天下的問題。他們從周文王談起,說當時文王以方圓僅一百里的小國為基礎,施行仁政,因而創立了豐功偉業。而如今天下百姓都苦于戰亂,以齊國這樣一個地廣人多的泱泱大國,如果能推行仁政,要統一天下,要與當時周文王所經歷的許多困難相比,那就容易得多了。孟子最后說:“今天,像齊國那樣的大國,如能施行仁政,天下百姓必定十分喜歡,猶如替他們解除痛苦一般。所以,給百姓的恩惠只及古人的一半,而獲得的效果必定能夠加倍。現在正是最好的時機呢!”后來人們便根據孟子所說的這兩句話,引申為“事半功倍”,用來形容做事所花力量較小而收到的效果甚大,并由此引伸出了其反義擴展“事倍功半”,形容干工作費力大,收效小。
當下,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,我們的企業發展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,經受著方方面面的考驗。如何更好地、更有效地解決各種難題,實現企業科學發展上水平,方法應該有很多種,但其中努力地化“事倍功半”為“事半功倍”的工作方法,值得借鑒。因為,社會的物質發展本質上來說是生產力的發展,而化“事倍功半”為“事半功倍”本身就是一種生產力的解放。那么,如何才能實現這種解放呢?
一是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水平。曾經看過一篇報道,寫的是幾位老板在一起交流經營心得。其中一位老板說,我有3位不成才的員工:一個挑三揀四,吹毛求疵;一個杞人憂天,老是害怕工廠出事;另一個經常渾水摸魚,整日閑蕩鬼混,我正準備找機會炒掉他們。一位姓張的老板聽了表示愿意接納那3位員工。他安排喜歡吹毛求疵的人負責管理商品品質,害怕出事的人負責保安系統的管理,喜歡閑蕩的負責商品宣傳。一段時間后,這3個人的努力工作居然使張老板的工廠營運績效直線上升,生意蒸蒸日上。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,用人之道最重要的是善于發現、發掘、并發揮出屬下的一技之長,用人不當者,事倍功半;用人合理者,則事半功倍。所以我們也常常聽到這樣的話:一個成功的管理者不在于他自己能做多少事情,而在于他能很清楚地了解每個下屬的優缺點,在適當的時候派適當的員工去做他們適合的事情,這樣往往會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。而當今現代化企業中,自然不能單單只靠管理者個人來發現、發掘出人才,還應該構建出一套完整的人才考察的體系,定時對員工進行調查來了解其各方面的能力,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調整其適合的崗位,以確保達到人盡其才。
二是不斷改進和完善工作方法。古語云,“得其法者事半功倍,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”,由此可見好方法的重要性。好的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,能使企業或個人少走彎路,可以使之在完成工作時做到省時、省錢、省精力。打個比方,困難的工作如同一把鎖,好方法就是那把匹配的鑰匙,也許你能用其他工具打開鎖,但絕對沒有用匹配的鑰匙那樣來得簡單直接。那么怎樣得到好的方法呢?筆者認為,一方面要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。一項工作,十個人干,總會有人干得很好,有人干得糟糕,那么干得最好的那位就是其他人學習的楷模,他肯定有自己獨特的方法或特別的思維模式,這都是大家值得學習的。另一方面,要集思廣益,制定最合適的方法。例如公司在制定很多方法時,往往只是管理者進行直接決策,但人無完人,管理者也可能會有疏漏的地方。所以,很有必要在制定方法時對大家的想法進行問卷調查,然后再由管理者決策制定,如目前很多企業都在實施的合理化建議活動,就是很不錯的一個溝通途徑。
三是做好一切準備工作。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,這里的“器”,就是我們所說的準備工作之一。舉個最簡單不過的例子,同樣是把一堆土移到另一塊地方,甲用手捧,乙用車推,甲干了好幾天,乙只用了一趟。也許大家會覺得乙很可笑,太不可思議了,但是發生在身邊的類似事件還真是不少。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,很多高科技產品都運用在了生產中,這本來就是勞動力的一大釋放,但有些人卻還常常習慣于手工勞動,或者沒有配備相應有效的工具,極大地影響了工作的進展,所以干好工作,好的工具的配備與應用是少不了的。另外,在工作前的規劃也是必不可少的。很多人做事前常常沒有規劃,導致工作開始后東一榔頭西一棒,進展緩慢,與之不同的是,做好充足準備的人會按照預定的規劃把一切掌握在自己的節奏中。
后記:當然,化“事倍功半”為“事半功倍”的途徑還有很多,但重要的是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,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,效果才會最為顯著。
- 發表評論
- 昵稱:
- 評論內容:
- 發表評論